10月31日晚上,国际中文教育界和语法学界杰出学者、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王占华教授应邀为学院研究生带来一场题为 “从AI的误译看语际语言学研究新课题” 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付伊副教授主持,国际中文教育以及语言学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付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王占华教授。讲座开场,王占华教授并未赘述AI的成就,而是另辟蹊径,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AI“翻车”误译案例,迅速抓住了全场听众的注意力。从现实生活出发,将从日语词汇用翻译软件翻译成中文时发生错误的尴尬,到在处理复杂句法时产生的逻辑混乱,这些案例引发了现场阵阵会心的笑声,也引出了讲座的核心问题——从AI的误译看语际语言学研究的新课题。
 
 王占华教授指出,语际语言学(interlinguistics)是一门跨语言的学科,包括语际语义学、语际语法学、语际语用学等分支。以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研究者掌握多语言的能力、广度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限制了研究的深入。AI翻译的导入,拓宽了对比的范围,加快了比较的速度。尤其是AI的误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词语社会赋值、多义词义项的选定条件、类义词应用主体和客体的甄别、影响语序的正负迁移因素、惯用表现·固定组合·准自由组合的意译、确定词性·歧义的语境、中介语的利用和排除等。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针对AI误译所衍生的各种问题”、“未来语言学家的核心素养”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最后,王占华教授用中文“请随意批评指正我”和日语「遠慮なく批判や訂正をしてください」的互译进行了幽默的总结,王占华总结道:“AI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而是我们最特别的‘研究对象’和‘合作者’。”“研究AI如何‘犯错’,比欣赏它如何‘正确’更具科学价值。这些错误就像探针,帮助我们定位人类语言中最精妙、最核心的部分,从而推动语际语言学从描写走向解释,从人文走向‘人文与计算’的深度融合。
 整场讲座内容新颖、视角独特,为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语言的本质以及为语际语言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研究的新课题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