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十四五”一流学科(B类),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五个二级学科。 在汉语国际传播、文学地理学、楚系出土文献和敦煌文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研究等方面,逐步形成特色。现有专职教研人员4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5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7项(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4项(教育部项目6项) :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2部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部获浙江省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

一、文艺学

主要致力于文艺美学、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研究,旨在以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思想为指导,融合中西方文论的优秀理论资源,构建中国文论和美学的当代形态,以“古今对话”、“古为今用”的方法和原则,激活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潜质与阐释魅力。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

文艺学硕士点导师:蔡海燕、吴时红、詹春花、苏浩、楼逸秋(教师详细情况可参见:学校官网-教师队伍-教师个人主页。下同。)

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主要致力于汉语方言、文献语言、媒体语言及社会语言学研究。其特色是将“活”方言研究与文献语言研究加以融合和汇通。“在浙江方言研究、战国楚系文献语音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中国语文》《史语所集刊》等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导师:孙德平、张聪、吴小萱

三、汉语言文字学

主要致力于汉字域外传播研究、敦煌文献语言研究和汉字书法研究,其中东亚俗字研究、中日汉字词研究、传教士专书研究、敦煌道教词汇研究和书法产业研究,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等学科平台。汉字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以及西方的传播研究,已成为本学科鲜明特色。近年在《中国语文》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导师:刘传鸿、付伊、徐键、任玉函、吴小萱

四、 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致力于浙江文学名家世家研究、江南女性诗歌总集整理与研究、明清时期文章总集研究、科举与文学关系研究,其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研究、清代女性诗歌文献整理和浙江文学名家研究积累丰厚,尤见特色,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本方向聚集了几位以浙江文学研究见长的学者,具有联合攻关、定向发力的优势。在《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导师:付琼、姚红、毋丹、崔霞、熊啸

五、 中国现当代文学

秉持“文学为体、史学为经、地学为纬”之理念,将现当代文学研究纳入中华文明地理中,重点研究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历史形态构造、审美精神形成等与多元、多层累中华文明间的结构性关系。在东南社会与现代文学发生、地方志与当代小说诗学建构、现当代文学空间形态学、区域文化(社会)与现当代文学等研究领域形成特色。近5年主持国家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导师:赵顺宏、吴智斌、王平、姚晓萍、操乐鹏、史婷婷、王迅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

2002年,本专业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涉外汉语”方向本科生。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式独立招生,迄今已招收、培养本科生近600名。2009年被立项省级新世纪教改专业。2006年,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设立汉语国际传播方向, 2013年开始,与国际学院联合培养留学生,专门开设有商务汉语课程,迄今共培养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留学生数千名。近年,相继与浙江省商务厅、省外侨办、香港陆陈汉语教育集团等单位共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美国托莱多大学孔子学院、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我校参与建设的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学校已获我国外交部批准,将成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又一实习基地。

本学科依托人文与传播学院,拥有浙江省“十二五”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B类)、浙江省汉语言文学一流专业、《外国文学》(双语)省级精品教学课程、省一流金课(6门)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浙学与现代文明研究院、书法产业与文化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级研究机构,与本校国际学院、国内多所高校及海外多所孔子学院建立了务实的合作关系。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多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在汉字域外传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特色优势。

目前,本专业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较强特色与优势,专业排名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和全国财经类大学前列(据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排名),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导师:孙德平、刘传鸿、吴智斌、蔡海燕、姚晓萍、付伊、崔霞、张聪、陈静、汤燕君、许宏香、苏浩、王迅、姚红、任玉函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

浙江财经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包括广告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两个专业,广告学2002年首届招生,2007年获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于2019年改为现在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在2009年、2013年和2023年三次被评为校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广告学建设成为省一流专业。设立“财经新闻与新媒体传播”、“品牌管理与创意传播”和“智能媒体与视听传播”三个研究方向。硕士导师目前共有成员10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

有浙江与现代文明研究院、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书法产业与文化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为学科的研究平台,并有杭州优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杭州时光坐标影视特效公司、浙江风盛传媒有限公司、青年时报社等多家实习基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媒体演播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广告实验室、普通话实验测试中心、广告效果实验室、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等。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导师:洪艳、钟伟军、曹爱民、陈静、陆斌、胡文财、王彬、董建华、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