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学子意,悠悠校友情。11月1日,人文与传播学院隆重举行校友返校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重聚在学涯湖畔,共忆青春岁月,共叙师生情谊。值此时节,学院特隆重举办师生交流见面会、优秀校友故事分享会、浙财人文爱心基金纪念品市集等活动,以此热烈欢迎校友返校。


上午,各秩年返校班级参加了在“普华大剧院”举办的秩年返校纪念大会暨学业成礼仪式。颁奖典礼中,我院2013届广告学校友张加林获得“最美浙财人”桃李奖章。

2015届对外汉语专业宋庚桦校友给班主任王怀榕老师献花,各届返校班级代表依次“向母校报到”。

灯光渐柔,温情满场,诗朗诵《以浙财之名》此刻登场。我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毛瑜华与18名学生代表并肩而立,每一个眼神都藏着对母校的热爱,当 “以浙财之名,承初心之诺,赴未来之约” 的誓言铿锵响起,我们听见了责任的重量。

校友们陆续走到7号楼,人文学院迎来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一句句亲切的问候,到师生执手话旧,校友师生的脸上洋溢着温馨与喜悦,心中满是青春暖意,共同拉开了回忆青春的序幕。晨露未晞,晓光初染。早晨八点,返校校友云集风华广场签到,欢声与笑语相融。
     
    
在签到处的立牌上“欢迎回家”四字晕着暖光,返校的校友们驻足其间。当笔尖划过纸面,姓名与青春的印记重叠;当指尖接过人文学院的礼袋,岁月沉淀的暖意涌上心头。欢声笑语漫过时光长廊,一场奔赴过往的青春回溯之旅正悄然启程。



 
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楼大厅的纪念品市集早已暖意融融,琳琅满目的爱心文创藏着学院的温暖。在欢声笑语中,校友们拿起的不仅是满载心意的纪念品,也承载着一缕浸润心田的人文芬芳。


完成签到的校友,还会收到一份独特的人文纪念品,或是刻有学院印记的挂件,或是印有人文符号的明信片。再移步至长廊一侧,便是互动区。校友们执笔蘸彩,俯首书写下十年后的星辰与远方,墨迹在纸端游走,将此刻的心绪与期盼一一封存。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这美好的季节,学院于问津书院举办师生见面交流会,以一方温室,共叙师生情谊,同庆学院风华。学院党委书记罗金艳、副院长林香娥、党委副书记袁慧兰、汉语言专业老师吴智斌、王怀榕、学办主任万秋萌、各位辅导员和各位校友共同出席见面会,大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袁慧兰主持。

罗金艳首先代表学院向校友表达了热烈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她表示回望过去,学院经历过无数风雨,亦茁壮成长;展望未来,我们将砥砺前进,开拓创新,以更加卓越的人文风采创造学院更多辉煌。

林香娥表示学校是温暖的港湾,人文学院的大门门永远向大家敞开。十年时光下逝,学院有今日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鼎力相助。

吴智斌老师表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站在讲台上的这些年,给予她的是无与伦比的安全感和放松身心的归宿。王怀榕老师表示,他们见证了学生们的青春,也和学生们共同成长。今日重逢,是岁月沉淀的温情,更是未来可期的序章。无论何时何地,人文学院的大门都会始终敞开,愿大家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校友们回顾了个人的成长历程,畅谈了沿途的感悟,并对母校的培育之恩和恩师的殷切教导,致以诚挚的感谢。2015届校友宋庚桦表示学习力、社交力、复盘能力、创业精神、底线思维,这些都是母校在成长道路上给予的五件行囊,始终在他事业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其他校友们也对学院的发展表达了深深的震撼与骄傲。









2025年是浙财使命文化年,学院在新财经战略指引下,秉持“明德笃学,抱朴守真,崇实创新,经世济民”的十六字箴言,坚守育人初心。学院朝着培育高质量人才的方向发展,努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新财经特色的中国一流大学添砖加瓦。今后我们也将继续砥砺前行,努力培养具备经世济民情怀的人文学子。

午后开展了我院“铁三角”项目系列活动——优秀校友事迹分享会。本次分享会有幸邀请到了我校08届广告学优秀校友、原阿里巴巴浙江大区首席赋能官、现杭州春暖花开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现杭州青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炜炜。朱炜炜从自身经历切入,回溯自己的“创业时代”,分享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成长轨迹与奋斗历程,叮嘱我们青年学子要勇于创新,勇敢挑战,不论是从学习到工作、还是从拥抱不确定性到学会制定目标,都让我们相信未来就在自己手中。朱炜炜带来的精彩分享,感染了在场的每位师生,会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问津书院内,相机定格下的照片是青春与未来的交叠。时光会老,而青春永驻;岁月会远,但情谊不散。岁月的情谊与重逢欢悦都融在这帧合影,愿这场满载思念的返校之约后,期待再次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