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首页 >> 学术海报 >> 正文

2020年11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德语系李昌珂教授、姜岳斌教授做客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学术前沿讲坛,于7号楼312教室,以《歌德:穿越历史时空的强音》、《浮士德:希腊神话与歌德启蒙》为题,分别解读歌德的《围攻美因茨》、《浮士德》,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张扬人道、主张宽容、厌恶战争的“和平主义者”歌德的形象。

李教授提出,歌德的革命文学在国内受到忽视,我们应该对歌德随军征战小说进行深入研究。以《围攻美因茨》为例,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叙事书籍表明了歌德反暴力、反战争的态度。他从作品的引言入手,为大家解释了这部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二战后对德“再教育”政策中“建设”的产物。从《围攻美因茨》可以看出,歌德在书中以旁观者看戏和调侃的态度来对待战争,在那个崇尚武力、讴歌强者的时代,这实在是一种勇气。


随后,姜岳斌教授极富激情地向与会同学们介绍了《浮士德》,基于李教授对歌德“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的评价,点出歌德身上启蒙思想家的初心,以及歌德对这种初心的坚持和守护。姜教授以巴乌希西与菲力门的神话故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歌德在《浮士德》中如何应用这一神话。姜教授认为,巴乌希西与菲力门的善良是利己时代的最后一丝善良,浮士德追求启蒙理想的过程中,伤害了这两位老人,实际上侧面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初心,即天赋人权。

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最好直接面对作家母语原典,姜教授和李教授指出,《浮士德》著名语句“自强不息者终将被拯救”中的“拯救”在德语中也有“淘汰”之意,这无疑使语义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会使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变得有更加有趣、丰富。

在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积极提问,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李教授和姜教授均给以耐心而不乏深度的解答,博得阵阵掌声。

上一篇:邬可晶副研究员应邀来我院讲座

下一篇:学术前沿讲坛第64讲(出土文献与《诗经》的解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