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篆刻遇见世界青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来临之际,四十余名中外师生身着汉服齐聚浙江财经大学问津书院,在捻动推进、金石碰撞中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本届活动由人文与传播学院“刚健·文心”传统文化育人工作室举办,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通过篆刻的讲解、展观与实践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摩洛哥、伊朗、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走进问津书院,墙面挂着20余件各种书体的书法立轴,木桌上陈列着篆刻文献、扇面、传统与现代印章,14米的书法长卷铺满了长桌。
活动伊始,人文与传播学院苏浩老师分别就蛇纽和肖形印这两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向师生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讲解。他从蛇纽的历史渊源讲起,阐述了其在古代印章文化中的地位和演变过程,通过展示精美的代表性实物图片,让在场师生直观地感受到蛇纽印章的独特魅力,引导大家欣赏其中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



青年书法家黄杨围绕篆刻小史和展品进行细致讲解和导览,并带领师生操刀制印。刀锋在印石上轻轻游走,每一刀都精准而有力,一方精美的印章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黄杨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员,从握刀的姿势到下刀的力度,从印面的设计到篆刻的技巧,他都一一细致讲解,手把手地传授经验。


留学生方美婷在黄杨的帮助下,成功设计了印章,她开心地表示“这是我第一次体验篆刻,觉得非常有意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学员们在黄杨老师的指导下,也纷纷拿起刻刀在印石上尝试。大家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与指导,接受并享受中国篆刻与印学文化,以方寸之美雕刻中文神韵。
23级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吴昊泽身着唐制的齐胸襦裙,沉浸式体验本次活动,她表示:“在此次活动中,我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古老汉字的灵魂。每一刀、每一划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力量,让我对汉字之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工作室负责人袁慧兰表示:“此次‘国际中文日’活动旨在搭建语言互通之桥、理解互信之桥、文明互鉴之桥,加深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验与热爱,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和在地化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