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文笔、炽烈的情感,越过了枯燥乏味的法条,直击人心。
枫叶橙黄,秋风袭来。10月22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第三十四期“思齐”悦读会在学院楼212问津书院如期举行。此次悦读会由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冯姣老师主讲,袁慧兰老师主持,刘财国老师以及40多名同学参加。
读书会伊始,袁老师分享了自己读《无罪辩护》时的体验与感触,袁老师先是对朱明勇律师的作品表示赞叹,其精炼的文笔,典型性的案件讲解,让我们对于司法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袁老师还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当代学子殷切的期望:为人处世中,心里要有一把良知之尺,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人文关怀。
正义之下,公理不朽
《无罪辩护》的作者朱明勇是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他在这本书中以律师手记的方式记录了他执业经历中的九个标志性案子。冯姣老师首先介绍了刑事辩护的基础概念和我国无罪判决的相关情况。而后,冯姣老师选取了其中两个案件向同学们分享。一个是十年炼狱终昭雪——张氏叔侄的冤假错案,另一个是一场必将载入历史的审判——南昌大学原校长受贿、挪用公款案。冯老师按案件的发展顺序进行了精彩讲述。
冯老师讲到在浙江张氏叔侄案中,张辉、张高平叔侄二人被剥夺自由十年之久。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在2013年3月,法院宣判张辉、张高平无罪。在南昌大学原校长案件中,朱明勇律师则列出许多的证据疑点,据理力争。朱律师的辩护,既成功为其当事人守住了公理,也让正义得到了伸张。
思维碰撞
23网新钟欣蓝:老师您好,由您的讲解两起刑事案件受到启发,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民事案件——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针对“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网络中犀利评价此次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标准倒退50年”。包括在您讲的那两起案件中,公众舆论和媒体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网新专业的学生,我想了解舆论与媒体的影响,对于案件纠纷是否起一定的作用?
冯姣老师:司法办案,要考虑很多的问题,法律规定是判案的最重要的准则。但是与此同时,媒体和公众舆论或多或少会对法院的最终判决会有一些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和舆论对判决的影响其实是在现有规则允许的裁量空间之内。另外,媒体报道能够使案件能够得到公众的关注,对大众也起到一个警示作用,这就是媒体舆论于司法办案的意义所在。
24文学林贤梓:老师您好,在您刚才讲解中,从法官和被告人的角度来讲,我们知道了影响无罪辩护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从律师的角度来说,若要想成为朱明勇律师这样优秀的辩护律师,除了有崇高的情怀之外,还需要具备其他哪些优秀的品质?
冯姣老师:第一,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是一块入门砖;第二,就是你提到的律师的职业素养和情怀;第三,需要机遇,需要有优秀的引路人;第四,要到社会上去多历练,多办案,多积累。
23广告徐安琪:老师您好,关于前段时间邯郸未成年人犯罪,让我不禁思考,法律对于这些小孩之后的发展真的能起到警示作用吗?
冯姣老师: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划定了公众行为的边界。法律跟社会之间相互影响,且法律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完善。法律仅仅是治理社会的一种手段,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最重要的还是加强自我的道德约束。
在师生的热烈交流中,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初审:刘财国/终审:袁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