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青春之声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以青春之力助益文化传承发展,10月15日下午,2024年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华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评审会在7号楼403会议室举行。本次评审会由学院副院长毋丹、中文系副主任郁冲聪、广告系教师郝文琦担任评委。
经过前期筛选,共有6支项目队伍入围复赛现场评比,经各位评委依次进行打分。“木韵载古意,浙里传新声”项目荣获一等奖,“风韵南孔:儒家文化润衢城,美丽乡村焕新颜”与“赴湖州安吉县:‘畲乡’郎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项目荣获二等奖,“博物馆视域下的浙江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播研究——以制茶、竹编和篆刻为例”、“寻迹坝头兴宋韵,共续文脉焕新风”和“溯南戏之源,品瓯剧之韵——南戏在瓯剧中的‘复排’探究”项目荣获三等奖。
“木韵载古意,浙里传新声”项目汇报人夏雪以“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的木活字印刷艺术深度挖掘与当代传播为主题,通过深入调研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参观中国木活字展示馆,掌握木活字印刷历史发展情况,木活字工匠当代传承情况。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木活字传承人排版、刻字、印刷,并且亲身体验古法技艺,利用木活字印刷艺术要素,以文创设计形式将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可视化与创新传承。
“木韵载古意,浙里传新声”团队采访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小淮
“风韵南孔:儒家文化润衢城,美丽乡村焕新颜”项目汇报人卢琪从调研实施、实践成果、问题解决和方案推广四个方面切入,分享如何在实践中做到深入调查,提炼传统文化深度内涵以期助力下淤蓬勃发展。实践团为更好了解衢州利用宋韵儒学文化推动乡村发展蕴含的优势和潜力,制作调查问卷,并且与驻村艺术家进行访谈,在媒体平台发表宣传推文与视频。衢城之行让实践团成员加深了对南孔文化的了解,并深感传承责任之重大。
“风韵南孔:儒家文化润衢城,美丽乡村焕新颜”团队与陶瓷匠人汪家良交谈
“赴湖州安吉县:‘畲乡’郎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项目汇报人郑惠之分享调研前期准备、调研历程与收获。实践团成员暑期前往畲乡郎村,探寻其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发展模式,实地感受畲族人民的吃食住行、生活习惯以及传统习俗。在于畲族人民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也了解到当地旅游发展的困境,并提出推动文旅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具体建议。
“赴湖州安吉县:‘畲乡’郎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团队跟随畲族民歌传承人雷红琴学唱畲族民歌
“博物馆视域下的浙江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播研究——以制茶、竹编和篆刻为例”项目汇报人周锋锋介绍了调查行程、实践感想和问题建议。实践团通过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和中国竹子博物馆,了解到了现阶段博物馆对于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和传播工作。同时关于博物馆对于浙江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团也做出了相对应的调查,如访问工作人员,收集社会群众意见。
“博物馆视域下的浙江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播研究——以制茶、竹编和篆刻为例”团队采访参观者
“寻迹坝头兴宋韵,共续文脉焕新风”项目汇报人项塍筱从实践背景、实践过程、研究成果与展示、实践总结等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为推动坝头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贡献青年之思。在调研走访中,实践团对坝头山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保护发展和文旅规划等相关建议,挖掘坝头山村的陆游历史和文化传统,将其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坝头山村,感受了当地独特的历史风貌,也了解到欣欣向荣的生态旅游产业。
“寻迹坝头兴宋韵,共续文脉焕新风”团队参观陆游祖居
“溯南戏之源,品瓯剧之韵——南戏在瓯剧中的‘复排’探究”项目汇报人潘怡娜详细分析了南戏与瓯剧的传承与发展关系,此次团队前往温州,回溯南戏的千年传承,有幸探访到瓯剧表演老师,观摩来自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团,参与剧目排练。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了解了瓯剧的创作过程与复排,政府对瓯剧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相信瓯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剧种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杨蝶珊老师教导“溯南戏之源,品瓯剧之韵——南戏在瓯剧中的‘复排’探究”团队成员瓯剧身段
行路于广袤大地,思悟于实践之中。在本次暑期中华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把握实践资源,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去科普、去调研、去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诠释青年担当,并且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与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