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呓语一般的语言、现实与梦境的混淆、随意堆砌的意象,在小说《痕》中,残雪幻化般地演绎着主人公痕的一生。

      秋风送爽,阳光明朗,10月26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第二十六期心理“悦”读会在问津书院举行。本次阅读会由王迅副教授主讲,袁慧兰老师主持,辅导员刘财国老师以及五十余位同学参加。

      读书会伊始,袁慧兰老师提出了一个让同学们困扰的问题:“残雪的作品似乎有些晦涩难解,那么应该怎么读呢?”是的,小说毫无头绪的开端和主人公捉摸不透的命运,似乎暗藏着玄机,但我们却不得入门之法,带着疑惑和满满的求知欲,同学们跟随王迅老师的介绍一起走进《痕》的世界。

        想读懂一本书,首先要了解其作者。残雪是一名怎样的作家?对于这个问题,莫言这样评价:“独特思路,独特视觉,独特文体。”同时,王迅老师也给出了他的答案:“残雪是拒绝平庸的先锋艺术家,她极其自律,能够做到特立独行、不受干扰、不用构思的自动写作。”然而,“自动写作”并不等同于“乱写乱作”,残雪的写作,是对自己的发问,文本使读者感觉到的“遥远的距离”,首先是对残雪自己而言的,而她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产生距离感。“残雪并不是故意要把小说写得晦涩难懂” 王迅老师这样解释道,“与其去写那种所谓的好文章,不如去写诚实的文章,让笔先行” 。

      回到故事本身,王迅老师率先点明:《痕》的主人公“痕”,是一个艺术家。这要追溯到故事开头,从老者身上入手,故事中,那位老者的形象与传统意义中的死神有所重合,这是一种威胁,是一种比喻,更是一种预告。在他身上,痕看到了死亡,对痕来说,“死亡”是他苍白人生中的一点波动。而“死亡”的出现,也促使痕在下山后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痕,想当造物主”,王迅老师对痕进一步剖析。没错,痕是“编草席”的人,这里的编草席,并不仅仅只是字面意思,它隐喻着创作与创造。对于痕来说,尽管这“草席”并不是他想编的,但只有继续“编草席“,继续创造,才能够对抗他想象中的虚无,对抗死亡,留下他存在的痕迹。然而在这对抗中,存在着致命的矛盾:面对“虚无”编织作品,痕却接受不了这种“虚无”,他需要“虚无”认输,可是“虚无”没有视线,也没有语言,于是他只好回到已经变成幻想的世界里,寻找虚无的“代理”。

      因此,痕呼唤着同谋的出现。这里,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了景兰身上。景兰是少数的欣赏痕的存在,但他从未给出“世界之最”的夸赞,这是痕一直期待却从未得到的。对此,王迅老师解释道:“正是因为景兰是痕真正的同谋,所以才以此种方式来鞭策痕更上一层楼。”艺术家创作,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承认。然而,痕却满足于收席人给予的金钱。这种满足感,是一种堕落、一种欺骗:过剩的“满足”,并非满足,而是缺乏,这是艺术家的末路。

      “编草席的意义何在?”紧接着,王迅老师抛出这样的疑问。的确,编草席带给痕的是一种创作的快乐,但这只是一闪而过的情绪残骸。于是,当痕意识到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时,所有的人、事、物对他来说便只是虚无,这时,他不再编席,只是等待。痕并不是在等待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痕真正等待的东西,只要他还活着,它就接近,但绝不会到来。”在片刻寂静中,答案已然呼之欲出,“死亡”,这便是痕所真正等待的东西。等待死亡,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消极的,但对于痕,它的意义并非如此,死亡使他思考,使他创造。

      没有停留在痕的等待死亡上,王迅老师接着问道:“死神,到底是谁?”有同学认为,“死神,是日益消退的灵感,即是痕自己,是他的艺术自我,是他灵魂分散的碎片。”是的,正是如此,最后,痕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别人的评价时,才会 “在睡梦中变成一个柔软的婴儿,贪婪地吸吮大甜瓜”。“他就是因为真正地知道在自己要死,所以才知道也许能真正地活”,王迅老师肯定道。

听完讲解,同学们百感交集,踊跃地参与讨论环节。

22文学1班的张雪提出自己的疑惑:“如何读懂残雪作品的复杂性?”

王迅老师回答:“首先要剔除惰性,通过反复多次深入阅读,创造自己与作品对话的机会,弄清残雪小说灵魂得每个侧面。”

        22文学4班的林露莹紧接着问到:“在《痕》中,是否所有人物都是幻想,是他精神世界的总和呢?”

      王讯老师回答:“你的感觉是对的,对残雪来书说,文学不仅仅是文学,残雪将哲学也融入文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人的精神面向作为具体的人物来呈现”。

23新传4班的郭博恩踊跃的表达自己看法: “残雪想通过《痕》来传递自己的灵魂,她将自己的灵魂放在痕身上,又分散在其他角色身上,每个角色都有代表性和放大性,他们都是痕,而所有人也都是残雪。成为痕艺术作品的同谋,就好比那些真正读懂了残雪作品的人,残雪以这种方式来追求看懂自己内心的人”。

王讯老师高兴地回应: “说得很好,痕的命运,是一种精神走势,是人品质的变化过程。残雪小说中的人物就是她自己,一个先锋艺术家。他们呼唤同谋的出现。这个意义上,她的人物就成了解剖残雪自己小说的导读。

      那种熟悉的陌生感,那些未知的谜团,在《痕》中不断地闪烁重现。《痕》是一个有关所有艺术家们赤裸裸灵魂的故事,如果艺术追求的是美,除了真实以外,没有任何别的美,而艺术家们正是一群敢于对抗虚无、寻找真实的勇者

      在活动的最后,袁老师分享了自己今天的收获,并鼓励我们多读、多看、多想,王迅老师也回归现实,希望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沉思,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去品味、体会残雪的笔触。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上一篇:“黄咏梅小说创作研讨会”顺利举行

下一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2023级新生始业沙龙活动第三期(总第十六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