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细雨微微,春风骀荡。人文与传播学院第二十一期心理“悦”读会在浙财时光无眠书店举办。本次读书会由赵顺宏老师主讲,袁慧兰老师、马羚凯老师以及三十多位同学共聚一堂,品读《平凡的世界》。
读书会伊始,赵老师先是以自己的经历带我们走进那个时代,接着从三个方面来讲解此书。
首先,赵老师从文学史视野来解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一本编年史作品,从1975年到1985年间,社会巨变,社会由农业转向工商业。《平凡的世界》与时代浪潮擦肩而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史上是不见踪影的。而社会的变化从未停止,文学史评价的价值尺度和美学尺度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平凡的世界》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其次,赵老师谈及乡土文学,因为《平凡的世界》是一本乡土气息浓厚的小说。赵老师特地辨析了乡土文明和农业文明。这两种文明其中的生产方式虽有一定重合,但乡土文明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乡土文明的价值远远大于农业文明,尽管我们现在城市化已超60%,但乡土文明的价值与文化仍然存在。结合同学们的提问,赵老师举例明晰了当代的乡土文明。社会的变化会令一些事物改变,但当我们看到杨柳,我们会立即联想到依依惜别之意,这其中根植的文化,便是我们中国人意味独特的乡土。
最后,赵老师提及一个很热的观点:中国式现代化。当我们的文明达到一定高度,这时候我们要追求文化身份,更像一个中国人,有更明显的辨识度。《平凡的世界》通过人物自身的奋斗写出了中国乡土文明奋斗的志向,也展现出我们文明的发展去向。我们当扎根乡土,深刻感受时代的变化,创造出中国式的艺术,获得中国新的主体意识和新的历史图景。
至此,读书会已近尾声。赵老师为我们讲了很多专业性的观点,丰富了同学们的视野。同学们也有些困惑的地方,之后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无眠书店内一时间洋溢着大家热烈的交谈声。
《平凡的世界》表现出勃发的生机,通过奋斗,克服了贫困,克服了意义的匮乏,通过劳动与奉献为自己找寻意义,基于此,赵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1.为什么孙少平的思想如此前卫?
赵老师: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奋进精神。当时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变,个体觉得自己有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回应变化中的中国。如今,我们同学也要关注时事,它们其实和我们关系非常密切。
2.最初我认为书中的人物形象过于扁平,但重读后发现路遥有意在塑造脸谱化的形象。那么比起深入思考,或许大众需要更纯粹的内容?
赵老师:以高行健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看,《平凡的世界》是过于简单的。但摆脱来这一观点来看,书中有一份让我们在浮华世界中坚守内心价值的真诚。
3.最初乡土文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现如今地理环境不再限制我们,而且文化交流非常激烈,有些国家的文化输出非常强势,那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明会有一些迷茫?
赵老师:多年沉淀的文化烙印会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文化与文明,无论文化还是个人都是如此。我们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已经经历过的生活构成。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割裂而是是有影响的,我们的未来也是与当下与过去紧密相关的。
4.书中的这个女性角色美好而空洞,功能性更强。为什么田晓霞一定要消失?
赵老师:田晓霞的死亡实现了作品意境的升华。田晓霞当然可以不死,美好也可以活得很好,但那是另外一个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