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学涯湖畔,清风朗朗,夏木成荫,六十多位师生正围湖诗话学昆曲。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公选课《戏曲鉴赏》老师陈文辉博士与学生第一党支部成员一起,通过沙龙形式,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学涯湖畔,使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昆曲艺术。
“考虑到浙江本地拥有的文化资源,及昆曲作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地位,我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内心情感世界。” 任课教师陈文辉说。
上学期,该课以课堂学唱为主,在观看、讨论、分析《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经典名作的同时介绍昆曲基本知识。本学期,为兼顾学生的不同兴趣,陈文辉决定在课程中增加小品创作与演出环节,将更多的教学时间移出课堂。
“上学期收集信息反馈时,有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去学涯湖上课?老师什么时候请专业人士教我们唱昆曲。我突然觉得,单纯知识灌输效果并不好,要让学生真正地接受、喜欢并传承,应该在教学中把培养兴趣作为重点。”
陈文辉认为,对于古典公共艺术课,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传布者便成课堂教学的幕后策划者。教学中应逐渐消除课内外边界,强调互动性及过程体验性。通过与校外资源互换,带进社会信息,活跃课堂氛围。
“之前觉得昆曲等传统艺术属于阳春白雪,离我们很遥远。这学期,老师常常会导入各种校外教学资源,例如带我们看演出,请业界精英来讲课等,不再仅仅局限在狭小的课堂上,充分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使我对昆曲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3级刘璐同学说。
为了使学生能更多面地了解昆曲,陈文辉亲自带领学生到杭州胜利剧院观赏了《十面埋伏》、亲临现场观摩浙昆彩排、到杭州红星剧院观摩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赴浙江工商大学观看了《西园记》演出、到杭州胜利剧院观摩《琥珀匙》演出……
如今,他还将浙昆的国家二级演员李琼瑶邀请来给学生讲学。通过与专业人士的零距离接触、交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昆曲的灵魂,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走台步、练身段、舞扇子、一颦一笑透着古典的优雅与娴静。“昆曲就像兰花一样的清幽高雅,因此动作不能太大,适度即可。”从化妆、基本动作到唱腔,每个细节,每句台词,李琼瑶都仔细耐心地反复示范。
“陈老师的创新课堂让我很感动。对传统文学的喜欢,现在不完全停留在书本上。我以前更多的是对唱腔方面的了解,自己也喜欢哼唱,但是经过专业老师指点后,发现唱昆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以后对整个昆曲,不会看得那么随意了,它的博大精深还需要我慢慢的去学习。” 2013级钱佳芸同学兴奋地说。
“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真正意义不在于你学会了学生多少专业性知识,而在于你培养了学生多少兴趣。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了,体悟到了经典传统的魅力,才算是完成一个教学过程,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重要。我认为应该多尝试教学示范改革的探索。”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红教授说。
看昆曲、学昆曲,不仅要用心体会,更要靠实践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