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一群文人墨客雅集兰亭,泼墨挥毫,留下一段千古佳话。今天,一群同样爱好诗词歌赋的人们聚集在学涯湖畔,诵诗赏词,俯仰古今,以传统的方式重温美丽的中国古典诗词。
10月22日下午1点,由人文学院与校文学联社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与欣赏”的文学沙龙活动拉开序幕,这也是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的系列活动之一。人文学院院长何华珍、党总支副书记高燕、副院长姚红、总支副书记吴玻等学院领导,人文学院诸多老师,部分艺术学院、信息学院老师,以及众多爱好文学的学生共同参加此次盛会。
本次文学活动以沙龙形式,在美丽的学涯湖畔举行,师生共坐湖边,露天而谈,整个过程轻松而富于学术气息。沙龙由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吴智斌老师主持,人文学院汤燕君老师主讲。人文学院院长何华珍老师首先致辞。在习习清风中,大家开始倾听汤老师的讲座。
汤老师首先从诗词在当下的普及讲起,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曾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消费品的诗词,到现在却成了少数群体的爱好。就教学层面来看,文学教育在诗词艺术美感特质的介绍与普及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此,汤老师尝试在课堂上注重增强学生的感性阅读经验,提升其审美能力,丰富其对人类情感、生存智慧的体验和把握,为其以后的理性经验、思辨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并进而期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有所助益。因为人文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所注重的是一种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讲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美感特质,汤老师侃侃而谈。她认为,古典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韵律美和节奏感。特别邀请了两位同学现场朗诵《关雎》和《峨眉山月歌》。通过两位同学深情并茂的朗诵,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虽然从《诗经》到近体诗再到曲子词,诗词的结构不断发展变化,却都无不彰显了中国古典诗词在音律上的美感。而理解古典诗词,就要从掌握它的韵律、结构开始。此外,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今人仍然极具价值,比如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博爱的人道情怀,对理想、人生的不懈追求,再比如强调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有节制的美。当然还有诗词的意象意境之美等等。讲起这些,汤老师或结合诗词名篇具体讲解,或引用名家之言论述,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同学们从多方面体验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之美。
随后,沙龙进入到自由交流环节。在座的各位老师,纷纷就汤燕君老师所讲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进行热烈讨论和交流。吴智斌老师盛赞汤老师是一首诗、一首词,无论是其人还是学识,都给人以古典美感。并认为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写诗软件,但写出来的诗,其意境、美感却始终无法超越古典诗词。古典诗词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姜岳斌老师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地吟诵《短歌行》,以表达自己对古典美的向往。李显根老师戏称自己是一篇赋,熟练而动情地背诵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崔霞老师认为古典诗词之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开口吟诵的方式细细品味,并款款深情地清唱了一首《月满西楼》。陈文辉、荆亚平、袁慧兰、许宏香等老师都各抒己见,妙语连珠,表达自己对古典诗词艺术的深刻体认。范知欧老师特别就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妥善处理理论叙述与文本细读的关系,向汤燕君老师请教。汤老师即席作精辟讲解。姚红老师针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谈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群的建设尤表关注。最后,王明建老师高屋建瓴,就本次文学沙龙活动作了精彩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汤燕君老师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展现的人文情怀和教学艺术,并激情满怀地对中国古代文学乃至文学的前景作了展望。现场各位同学们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杨柳依依,衣袂飘飘。静听一歌一咏,共同畅叙幽情,让同学们在真切感受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美感特质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深刻洗礼。此次沙龙活动以这样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开展,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这里,没有课堂上的严肃拘谨,也没有古书里的深奥晦涩,有的只是一群同样爱好着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们在一起畅谈欢笑,温习古典之美。
作为人文学院的特色活动,文学沙龙活动创办于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的文学沙龙选在富有诗情画意的学涯湖畔举行,独具一格的“学涯论诗”让整个活动更平添几分人文气息,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绝好的场所。正如陈文辉老师所说,此次活动让老师与同学们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之美,也必将成为大家脑海中的一段美好回忆。
新闻中心 周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