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学院首页 >> 研究成果 >> 论文 >> 正文

摘要:“艳诗”概念的形成与“艳”一字的含义相关联,二者在过去的文化语境中皆因暗含“危险性”的因素从而被权力建构成了典型的负面形象,这类批判话语遂构成了艳诗评论的主基调,艳诗一词的内涵也因此具有了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明清时期关于艳诗的评论出现了两类新型的话语,一者从“情本”论出发强调其独立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一种反抗型的话语;一者或从“雅正”的角度为其划定范围,或声称艳诗也可含有寄托,从而构成了一种改编型的话语。这些观点皆与当时诗学发展的大方向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并显示出人们希望从理论层面对艳诗形象进行重构的意图。然而儒家理念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决定了批判性话语始终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且其至今仍发挥着强大的惯性作用,从而导致艳诗研究一直未能摆脱边缘化的境地。(《文艺理论研究 》)

上一篇:周保欣:“中国文学”观念自明与现代文学起点

下一篇:汪化云:黄孝方言中“等”的语法化

关闭